
民用建筑的消防电气即火灾报警与联动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联动系统、消防电话系统、消防广播系统这四大系统的设计,有些好会包括一些新型的电气火灾预警系统设计,其中又以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联动系统为主要内容,也是设计中最花实践和精力的地方。设计时的计算部分主要是火灾探测区域的划分确定和火灾探测器的计算、选型、布置,然后就是系统形式(总线制)的选择、模块和主机等设备的选择,系统布管布线,还有电话、广播的选择、布置、布线、设备选型等。
一般建筑火灾报警即联动系统设计都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本篇机电老贺专门进行一期详细的梳理,供大家参考!也为初学消防报警系统的朋友们提供完整的思路和方法。
图片
老贺为大家总结了系统设计的工作顺序的四个部分,也是按照设计过程的工作顺序而逐一梳理,即:
1)先做准备——确定设计依据、收集民用建筑项目的设计资料、图纸等;2)再查规范,定范围与选型:查阅设计规范,明确在建筑内哪些区域、位置设置火灾报警系统?明确什么区域设置何种报警探测器?明确哪些设备、装置或系统需要联动控制设计?就是文中所列的设置原则、设计原则(方法)。
3)进行布点、布线——探测区域的确定,探测器的布置。将楼层按功能、类型、尺寸、高度分类分别进行探测器的数量计算,探测器布点;然后再按照平面位置进行布设管线,明确管线规格类型。其次,就是联动点位的布置和模块选型;消防电话的设置布点、消防广播的点位布置、选型,布置管线,连线成图,形成平面图。
4)系统设备选型,报警与联动设备数量统计,完成系统图和设计说明。
当然,其中以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布点三大部分内容为主展开,具体如下:
一、 设计与施工依据:
1)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地方规范(规定)、施工与验收规范。
规范主要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强制-新6.1实施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新3.1实施
《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
《火灾报警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 等
2)当地消防部门的规定、要求,建设方的要求
3)建筑条件图和相关资料
二、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与设计原则
2.1 设置原则/要求
分高层建筑和非高层建筑。
(1)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原则
分一类高层和二类高层建筑,依照规范区别进行。具体查阅规范。
(2)非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原则
设置场所:依据《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火灾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进行。具体查阅规范。
2.2 设计要求:
2.2.1 民用公共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要求/原则。
(1)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应设置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首层或地下一层,宜选择在便于通向室外的部位。
(2)民用建筑内由于管理需求,设置多个消防控制室时,宜选择靠近消防水泵房的消防控制室作为主消防控制室,其余为分消防控制室。分消防控制室应负责本区域火灾报警、疏散照明消防应急广播和声光警报装置、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消火栓泵、喷淋消防泵等联动控制和转输泵的连锁控制。
(3)不具备设置分消防控制室条件的超高层建筑裙房以上部分,有需求的业态可设置值班室。
(4)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中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可设置在值班室或无人值班的场所:
1)本区域的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联动型)在火灾时不需要人工介人,且所有信息已传至消防控制室;
2)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所有信息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上均有显示。
(5)主消防控制室与分消防控制室的集中报警控制器应组成对等式网络。主消防控制室应能自动或手动控制分消防控制室所辖消防设备。设备运行状态及报警信息除在各分消防控制室的图形显示装置上显示外,尚应在主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上显示。
(6)超高层建筑设置的转输水泵,应由设置在避难层的转输水箱上的液位控制器控制,转输水泵的控制应自成系统,均由主消防控制室控制。各转输水箱上的液位、转输泵的运行信号应在主消防控制室显示。
(7)主控制室火灾报警控制器接到区域报警控制器的报警后,应自动或手动启动消防设备,并向其他未发生火灾的区域发出指令点亮疏散照明、启动应急广播和警报装置。
(8)对于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方式。
2.2.2 居住区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及前述第 1 条的要求设置,并应符合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规范条文略)。
2.2.3 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公共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裙房以上部分宜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和区域报警系统组成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盈鑫惠,集中报警控制器与区域报警控制器之间宜采用环形接线;
(2)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区域报警控制器的分支回路不应跨越避难层;
(3)各避难层内的消防应急广播应采用独立的广播分路;
(4)各避难层与消防控制室之间应设置独立的有线和无线呼救通信。
4、 大型库房、大厅、室内广场等高大空间建筑。
宜选用火焰探测器、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管路吸气式感烟探测器、图像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或其组合。
三、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的设计
3.1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总体原则:应根据探测区域可能产生的火灾的特点、环境条件及安装场所房间高度、房间结构、安装场所的气流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探测器或多种探测器组合的方式。
目的:及时、准确探测,可靠报警。
图片
(1)根据火灾特点、环境条件及安装场所选择
1)可燃气体探测器能在火灾初期和早期具有很高的准确探测率。所以,对于火情早期及时性要求高的场所,比如平时可能会有可燃气体或火灾会产生可燃气体的场所,采用可燃气体探测器。
2)火灾初期的引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热,很少或没火焰,如棉织物火灾等,应选用感烟探测器。
3)火灾发展迅速,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可选用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
4)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及少量烟、热,应选用火焰探测器。
图片
(2)根据安装场所房间高度和结构选择
选用原则:下表(指点型探测器),一般按表选择,特殊情况可结合危险性及探测器本身灵敏度级别具体选择。
图片
(3)线性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无遮挡大空间或特殊要求的场所宜选择红外光束感烟探测。
2)下列场所或部位宜选择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
① 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桥架等;
② 配电装置、开关设备、变压器等;
③各种皮带输送装置;
④控制室、计算机室的闷顶内、地板下及重要设施隐蔽处等;
⑤其他环境恶劣不适合点型探测器安装的危险场所
3)下列场所宜选择空气管式线型差温探测器:
① 可能产生油类火灾且环境恶劣的场所;
② 不易安装点型探测器的夹层、闷顶。
图片
3.2 确定探测区域
火灾探测区域一般应按独立房间或独立功能区域划分。划分的面积及功能等原则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从主要出入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1000m2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一个探测区域里可安置1个探测器,也可安置多个探测器。
(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非重点保护建筑,可将数个房间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① 相邻房间不超过5个,总面积不超过400m2,并在每个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
② 相邻房间不超过10个,总面积≯1000m2,在每个房间门口都能看清其内部,并在门口设有电子计算机房、通信机房等灯光显示装置。
(3)敞开或者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以及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为火灾时建筑物内人员进行疏散的通道,必须确保这些场所发生的火灾能够及早而准确地发现,尽快扑灭,以减少人员伤亡。因此,应分别单独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4)走道、电缆隧道,它们宽窄不同,形状不同,直的、弯曲的以及交叉的都有,也需单独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5)坡道及管道井等纵方向的盈鑫惠,不同于平面警戒区域,也要单独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6)建筑物闷顶或夹层着火,室内探测器往往探测不到,因此要单独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3.3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和布局(设计)
探测器的设置、布局,与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建筑的结构及探测器类别等有关。
设计步骤:探测器选型→探测区域分析与划分→探测器布置→配套装置布置→联动装置/设备点位布置→主机与控制室布置
3.3.1 点型探测器的布置:
(1) 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2)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右表”确定。
(3)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应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定,并不应超过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所规定的范围。
(4)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按此公式计算:
N ≥ S/(K·A)
式中:N为探测器数量(只),应取整数;S为该探测区域面积(㎡);A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R为保护半径;K为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宜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宜取0.8~0.9.二级保护对象宜取0.9~1.0
图片
(5) 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时,应符合以下:
①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0.2m,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②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 200~600mm时,应按规范确定梁对探
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和1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③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 600mm 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
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
④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隔断的区域应按有关规定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
⑤当梁间净距小于 1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视为平顶)。
如图
图片
(6) 在宽度小于3m 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如图。
(7)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8) 探测器周围0.5m 内,不应有遮挡物。
(9)房间被书架、设备等隔断或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1只探测器。
(10)如果探测区域有过梁,定温探测器安装在梁上时,探测器下端至安装面必须在0.3m以内,感烟探测器安装在梁上时,其下端至安装面必须在0.6m以内。
(11)在电梯井设置探测器时,宜设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
(12)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3.3.2 探测报警系统的管线设计
探测器选用编码型探测器,系统采用二总线制通信方式,按下列选择线缆规格型号:
★ 二总线:双色双绞线(红黑或红蓝、红白),宜选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阻燃RVS铜芯双绞线,最常用是NH-RVS2×1.5红蓝双绞线。也有采用NH-KVV型电缆的。须为耐火型,如NH-RVS或WDZN-RVJS。连接导线的长度应以总导线电阻<50 Ω为限,否则应考虑增大导线的截面积,或加装总线中继器(不宜采用平行线)。
★ DC24V电源总线:二芯电缆或两根电线,按极性分颜色,比如红色+、黑色-。宜选用截面积≮1.5mm“的耐火BV铜芯电线电缆,如NH-BV或ZCN-BV;要求高的建筑也有要求采用矿物绝缘无烟耐火型电缆/电线。电源线总压降<3V,否则应考虑增大导线截面积。
3.3.3 其他报警配套设备/装置的选型与设计
包括手报按钮、消火栓按钮、现场模块、声光报警器、火灾显示盘、短路隔离器等的设置。
3.3.4 报警主机的选型与设计
根据前述的“火灾探测器数量+按钮数量+模块数量”确定系统总点数,即容量,然后按照回路数量确定回路数,选型报警控制器的容量、型号等。
然后,进行消防控制室的设备布置,线路布设,电源与接地设计。结合电话主机、广播主机和其他消防预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等)进行机房总体布置,完成消控室即主机的设计。与视频监控系统合用控制室时兼顾二者,统筹布置。满足消防设计规范对消防控制室的要求。画出消控室的平面图和设备详图。
3.4 系统联动系统的设计
3.4.1 消防联动系统布点和选型
(1)确定消防联动的点位:
哪些系统、设备需要联动控制!就是联动控制的点位,然后按照点位和动作设备功能来配置模块类型,配置管线。主要包括:
1)消防电话系统及设备;
消防电话设计主要是电话插孔和电话分机的设点,依照设计规范进行,以带电话插孔的手报按钮为主,兼顾部分独立电话插孔,布设于公共区域(位置确定查规范)。电话分机布置于防排烟机房、消防泵房、消控室等消防相关的设备房内。选择消防电话图例再平面图中画出位置。
布线要求:Z1、Z2采用截面积>1.0mm阻燃RVS 双绞线,
24V DC电源线采用截面积>1.5mm’阻燃BV 线,
TL1、TL2 采用截面积≥1.0mm’的阻燃RVVP 屏蔽线,
L1、L2、AL、G 采用截面积>1.0mm的阻燃BV 线。
2)消防广播系统及设备。
消防广播设计主要是广播的选型和布点,一般以选择顶装的广播为主,据不选择墙装扬声器。按照房间、走道、公区的功能和位置、高度、面积、距离,依照规范进行布点。然后连线配管,组成系统,形成广播平面图。
开始绘图:扬声器布点→选型+选线→连接点位、布管线(画平面图)→统计数量、回路画系统图→广播主机选型、机房设备设计与布置
3)消防灭火系统联动控制: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自动水炮等。
4)防排烟系统联动控制;
5)通风空调系统联动控制;
6)非消防电源的强切。
7)防火卷帘门的联动控制;
8)防火门的监控;
9)消防电梯的联动控制。
10)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控制。
11)其他联动。
3.4.2 消防模块的选型和布点
与上述的3.3.1对应配置对应的输入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确定模块位置、数量,平面图中标出。
3.4.3 联动系统管线选型与布置
根据规范要求,选择系统线路规格型号,线路数量,连线配管,形成平面图。
注意:联动系统的线路选型时,其耐火等级是要高于探测报警系统的信号线耐火等级的。通常选用耐火型NH线缆、阻燃型ZR线缆、矿物电缆(电线)、矿物耐火电缆(电线)。
3.4.4 绘制系统图
按照前述设计平面图,计算探测器、模块、设备的数量,并进行消控室设备选型、线缆管材选型,绘制火灾报警系统和联动系统的系统图,也包括消防电话和广播的系统图。线路型号、数量一般在系统图和设计说明中明确表述。
图片
四、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设计步骤总结
关于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步骤,从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的思路,机电老贺为大家总结归纳为如下9个步骤:
(1)系统形式的选择(根据建筑特征和保护要求)、等级等,写出初步的文字方案。
(2)探测器的布点和类型选择:根据建筑平面提资图,计算保护面积,布点,探测器类型选择,此阶段仅布置常规的感烟和感温探测器点位,消防电话点位、消防广播点位,简单画出系统示意图。
(3)根据建筑、暖通、电气、给排水、电梯等专业的消防需求提资,初步确定需要联动的内容(灭火系统的形式与联动部件,其他需要联动的消防设施、系统及非消防系统的联动),列出联动表。
(4)开始绘图:先画烟感和温感的平面布点图,包括消防电话、应急广播的布点。确定报警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的形式。特殊区域和特殊探测器仅先初步选型并写出文字说明。(初步设计阶段)
(5)进行消防应急广播的选型,完成平面管线的绘制和标注。
(6)根据平面布点数量、楼层分布确定报警回路数量;确定联动的消防与非消防设备、设施、装置的数量、类型;为系统图做准备;
(7)绘制系统图,包括消防广播和电话系统图,并根据平面统计的数量,标注出系统各个探测器、按钮、模块、执行器的类型、名称的符号和数量、所在区域。
(8)根据前面的文字方案或既有模板,详细编写设计与施工说明、主要设备表。
(9)各专业核对图纸,本专业平面与系统、设计说明的校对,完成设计。
图片
以上就是,本次的全面梳理与总结,希望对于初做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的朋友们能有所帮助和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