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龙坤投资,北京中南海,邓华正对传达命令的参谋低声问:‘真让我脱下军装?’”那名参谋只回答了四个字——“组织决定”。一句话,像闷雷一样,把这位上将从指挥千军万马的状态,硬生生推向了陌生的地方岗位。
消息一出,沈阳军区许多干部愣住了。谁都知道,邓华在四年前还带着上甘岭的火药味回国,一身硝烟、满脑子作战计划。他本人何尝想离开?可申请留下的报告三天后就被退回来,批复很简短:“同意调地方工作”。无奈,他把军装整整齐齐封进木箱,还特意叮嘱军需处:“按规定入库,别搞特殊。”
火车南下时正值仲夏,车厢闷得喘不过气。有人劝他:“老首长,到了四川别太拼,副省长权力有限,养养身体要紧。”邓华只笑了笑:“我这把年纪,怕闲。”这句半玩笑半认真的回答,后来被在场的随员记在日记里。
抵达成都第一天,他没进机关大院,而是直接去金牛坝。那儿有块试验田,正在演示新式旋耕机。不懂行,他就蹲在田埂上看了一下午,鞋底全是泥。负责示范的技术员悄悄嘀咕:“这位副省长像检查团的,又像老农民。”邓华听见后乐了:“放心,我就是来当学徒。”一句自嘲,拉近了与技术员的距离,也给自己定了位——从头学起。
其实,邓华对农业并非全无概念。抗战时期,部队爬雪山过草地,给养匮乏,他琢磨过怎样在行军途中种马铃薯、养牲口;在朝鲜,他甚至让工兵连种过小麦保障前线口粮。可那是战时的应急田,自然比不上四川漫长而复杂的农业链条。他心里明白,纸上谈兵行不通,得下到最基层。
随后几个月,他白天泡在图书馆翻《农业机械原理》,晚上灯下比照零件图纸琢磨传动比龙坤投资,瞌睡来时干脆站着读。有人逗他:“司令员改行搞科研啦?”邓华摆手:“搞懂一台拖拉机,未必比打一次歼灭战轻松。”这话听得大家直起鸡皮疙瘩——不是夸张,而是他的真切感受。
机械化的瓶颈,很快暴露在油料供应上。四川山多沟深,柴油紧缺,机器买得起却开不久。邓华索性牵头跑油田、跑化工厂,最后拍板:在江安建中小功率柴油机厂。选址阶段,他顶着烈日爬了七座山。县里干部担心他身体,他塞给对方一颗速效救心丸:“我带着,别紧张。”那天回城,他衣衫全湿,文件包里的纸卷都被汗水浸皱。
1962年春,第一批国产十六马力单缸机下线。试车那天机器轰鸣,一股黑烟冲天而起。有人皱眉埋怨排放呛人,邓华却一把拍上机壳:“声音大点好,农民才信它有劲。”说完又补一句,“以后还要降噪,咱一步步来。”在场的工程师私下感慨:这位副省长懂技术,也懂心理。
三年里,他跑遍川西、川南一百多个县,行程两万多公里。有时冷不丁出现在稻田边,扭头便问生产队长:“你觉得机耕比水牛快几倍?”队长被问住,他就蹲下比划给对方看速度和油耗。话说得直白,听者倒感亲切。也正因如此,许多基层数据汇报不到省里,却先送到他那本磨破皮的笔记本上。
1965年,中央规划西南能源配套,他代表四川在京汇报。会上发言只有十分钟,他却用粗线条图解展示“机耕—粮食—饲料”循环示意,提出“动力先行”观点,引来不小反响。散会后,一位部委司长拉着他说:“邓副省长,你嘴上没稿子,但脑子有图纸。”邓华哈哈一笑:“打仗也是先在脑子里打,农业同理。”
转折出现在1968年夏。四川省革委成立生产指挥组,他被点名担任副组长。有人暗中提醒:“风浪大,别轻易站到前台。”他没躲,理由简单:“既干,就别缩。”那年八月,他在井研调研途中高烧不退仍坚持巡线,直到昏倒,被紧急送医。病房里,他半睁眼问秘书:“柴油机厂开窑没有?”秘书哭笑不得:“您先保命!”
病愈后,他抓紧完善农机配件网络。1975年,全省柴油机年产突破一百五十万马力,县级农机修配点飙升至四百家。数字背后,是山路上的车辙、晒裂的皮肤、和无数次面对质疑的倔强坚持。省委会议上,李井泉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把行伍作风带进了田野。”
1977年立秋前夕,中央任命书送到成都。红头文件只有一句让他眼眶发热的话:“请即赴京,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从穿军装到脱军装,再到重回军界,命运像摆锤一样把他推来推去。他收拾行李时,随员发现木箱里的将官军服仍叠得方方正正,领徽闪着旧日的光。邓华低头抚摸:“我没辜负这身衣服,也没辜负四川。”
赴京途中,他顺道在重庆停留半日,只为看望当年试验田里的一位老技术员。两人肩并肩站在长江大桥上,那技术员感慨:“副省长,还是军装更配您。”邓华摇头:“对我而言,军服、工作服、甚至解放鞋,都是工具,关键是能干事。”
1979年,他因旧疾多次住院。病榻旁,战友问他这一生最难忘哪段岁月,他沉默良久,说:“鸭绿江边的夜很冷,可四川稻穗成熟的那天,我心里更热。”语毕微微一笑,仿佛田野的风就在耳畔。
1980年初夏,他病逝于上海。葬礼简单,没有繁琐仪式,按照他生前留下的字条:“不摆花圈,别致悼词。”送行的人却很多,军人、工人、农民都有。人群里,有人低声重复他那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既来之,则安之。”那声音随风散开,像稻谷拍打谷场的哗哗声,清脆,干净。
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