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上午配资交易宝,由广州开发区城发集团作为改造主体的黄埔区新龙镇镇龙村(西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新联片区)复建01地块开工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这一项目的破土动工,是黄埔区在探索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路径上迈出的关键一步,从“旧村”到“新城”的蝶变中,看到一座城市对人民期盼的回应。
从“有居”到“优居”的价值转向
作为该区城发集团锚定城市更新主责主业的重点民生工程,新联片区项目从立项之初就彰显了鲜明的政策导向,将回迁安置作为首要任务。该项目建新范围约66公顷,安置区计容总建筑面积约85.3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回迁住宅、集体物业以及完善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配套设施,规模十分之大。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规划理念的升级,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致力于构建包含回迁住宅、集体物业以及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配套的完整社区生态系统。这种从“有居”到“优居”的价值转向,体现了城市更新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变革。
此次开工的复建01地块作为项目首开区,用地约2.2公顷,规划建设5栋高层住宅,共计992套回迁安置房。区城发集团从设计之初就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致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空间。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中村改造理念,正是黄埔区城市更新工作能够稳步推进的关键所在。在各地城中村改造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配资交易宝,黄埔区通过扎实的民生保障,为项目推进赢得了群众基础。
知识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落子
新联片区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自身的更新改造,更在于其与区域发展格局的深度契合。
该项目位于知识城核心区东南侧仅3.5公里处,项目毗邻广河高速、知识大道等区域交通主干道,周边分布地铁十四号线汤村站、镇龙北站以及新白广城际新龙站等多个轨道交通站点,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是连接广州中心城区与河源等地的重要节点。
这一区位优势赋予其特殊使命。在黄埔区“三片一心多组团”的规划格局中,新联片区所在的镇龙组团被定位为知识城片区重要综合服务组团。同时,作为黄埔“一带两廊”产业创新走廊上的关键节点,项目紧邻科教创新园,周边环绕多个产业园区。
基于这一优势,项目将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科教服务中心,为科教创新区的前沿产业提供商业生活服务配套和人才居住保障。同时,通过保护与活化利用传统风貌建筑群,联动现代都市有机农业集聚区,打造知识城南片历史文化休闲中心,形成广州东部都市休闲目的地,为知识城“一核两心,两轴多园”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为城中村改造树立“黄埔样板”
复建01地块作为新联片区新模式改造的首个开工项目,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项目创新融合BIM正向设计、铝模+爬架施工及建筑垃圾资源化一体化处置模式,以绿建二星级标准打造现代化社区。
这种技术集成的建设模式,在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应用广度等方面,为后续片区改造树立了示范标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在生态建设方面注重保留区域自然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配套设施方面,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配备多种公共空间。
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发展理念上。项目引入文创、旅游、康养等多元业态,旨在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这种多方共赢的模式,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作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城中村改造的主力军,区城发集团的表现可圈可点。成立仅7个月,已累计开工23个地块,主导的开工地块面积达266万平方米,对应24600多套安置房,可满足4.7万村民回迁安置。
数字背后,是该集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扎实行动。锚定“一年开工,两年攻坚,三年建成”的奋斗目标,区城发集团以“探路先锋”之姿攻坚克难,展现了国有平台在城市更新中的责任担当。
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多元协同机制,黄埔区正在探索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城市村改造路径。未来,随着区城发集团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严格把控项目品质,充分释放项目效益,必将为黄埔区“四好”建设以及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南方+记者 刘珊配资交易宝
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